5-5-2 荆楚理工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2019-07-13 17:07  

荆楚理工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全校上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加强引导、综合施策。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明确具体目标、工作措施和进度,把责任落实到学院、班级和责任人,就业工作重心由“就业数量”向“就业质量”转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 “民生工程”、“质量工程”和“品牌工程”。多措并举,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二、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1.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一是加强就业创业课程建设,规范课程教学管理。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外派教师参加就业创业师资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本年度派遣老师外出学习21人次。三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在各类课程中增加实习实践、学生体验相关环节。

2.举办“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服务活动”,开办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会有效收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提升学生应试的成功率。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成功校友和优秀学生,现身说法,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引导并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3.开展就业创业咨询开放日活动。2018年11月19日我校举行就业创业咨询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发放《国家地方就业创业政策百问》495册,登记咨询指导235人,指导老师现场为数十名毕业生提供指导,当天晚上300余名毕业生听取就业创业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还设立就业创业咨询室,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咨询活动,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4.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精心准备和积极竞争,谋求优质发展机会。二是整合就业资源,拓展就业平台,帮助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就业,到优质岗位上发展。三是督促全体毕业生把握机会,尽早签约,及时提交就业材料,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5.开展SYB创业培训。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积极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最终有1300余人顺利完成学业培训,较2017年超额完成300余人。

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视频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做好荆楚理工学院201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开展就业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拓展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确保顺利完成就业工作目标。

1.坚持信息采集发布。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实现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了《招聘活动管理规定》、《招聘活动方案》、《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规范招聘流程,确保毕业生安全、放心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各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三是定期、不定期将社会需求信息通过“荆楚理工学院就业信息网”和荆楚理工就业工作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发布,就业信息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多渠道、全覆盖。

2.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精神,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实施“我选湖北•创在荆门”计划,引导毕业生留荆实习与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效。经各用人单位自愿申报,县市区人才局推荐,市人才局与荆楚理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决定,授予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6个企业荆楚理工学院“实习与就业基地”铜牌。同时,今年我处多次组织力量赴全国各地开拓就业市场,到知名企业考察,共授22家市外企业就业基地铜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对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的保证。

3.加强招聘活动组织,搭建就业连心桥。一是全力组织大型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主办专场招聘会。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大力引进优质企业,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四是积极与荆门市政府合作,举办春、秋、冬季三场大型供需见面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今年我校共组织668家单位进校招聘,其中荆门本地企业有423家,占参会单位的63.32%;提供就业岗位26259个,其中荆门本地企业提供岗位数10836个,占总就业岗位的41.26%。较2017年度617家单位增加51家单位,较2017年度25452个就业岗位增加了807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毕业生人均7个就业岗位。后续我校还将继续组织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4.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做好基层就业项目。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宣传工作,实施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一是发放《国家促进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政策百问》大力宣讲国家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要积极配合有学工、组织部等部门精心组织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选聘”、“农村义务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力促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在2018年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考,本校就有70名毕业生报考。三是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从事教育文化、健康养老、扶贫开发等工作,到社会组织就业。四是积极配合学校武装部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宣传落实学费资助、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宣传。五是持续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为他们 “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六是用好校友资源,大力邀请我校成功校友返校选聘毕业生。

四、多措并举,注重分类帮扶,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创业

我校在毕业生就业创业中,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创业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实施个性化辅导、推荐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2018届毕业生中,家庭困难和残疾的毕业生实现了百分百就业。

2.落实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提交就业求职申请材料,积极与荆门市对接,为63名家庭困难毕业生成功申请求职补贴,并且该部分毕业生已实现全部就业升学。

3.持续关注困难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动态,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做到“离校不离线、服务不间断”。

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继续开展“市校联姻”活动

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进 “我选湖北•创在荆门”计划。我校与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联合举办了“我选湖北,创在荆门”政校企联姻留才活动,开启就业直通车,组织各学院领导、老师、毕业生代表参观了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5个县市区的12家知名校企实习就业基地,通过走进企业,了解工作环境和企业发展概况,增进了毕业生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了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意愿,参观时不少毕业生现场就投递了个人简历。同时我们还邀请荆门市各县市区人才服务局领导来校宣讲当地就业创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措施,邀请本地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来校开展就业创业讲座。

六、规范管理服务,确保安全稳定

继续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安全、高效地为毕业生举行就业双选活动,热情、优质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手续办理服务等,进一步优化我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1.规范就业派遣服务。正确解读上级政策和学校规定,在学生就业手续咨询办理、催收学生就业材料等工作中,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杜绝 “被就业”现象的发生。

2.认真做好就业统计工作。继续推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核查”制度,即:院系先对就业情况进行自查,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对就业材料进行审查,最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专班,对每一个就业材料均进行电话核查,以确保我校就业统计真实有效。一方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利用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各院系也可实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以便对毕业生有选择性的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并提供帮扶;一方面认真落实毕业生统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报送就业进展情况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就业进展情况。

3.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切实组织好毕业生参加校内各类招聘活动。二是做好毕业生外出求职的组织与服务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三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签约流程,远离就业陷阱。

4.强化各类平台管理,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打造就业智能化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利用湖北省就业智能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为在校生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创业和就业指导等咨询指导服务。二是通过网络智能服务平台审核用人单位信息,为用人单位发布信息,提供面试签约平台。三是毕业生可以通过该智能平台,制作简历、打印推荐表、参加面试、签约等各项智能服务。四是规范使用“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系统”、“奥蓝系统”等各级网络平台,做到数据上报准确、及时。五是加强就业基地、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管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荆楚理工学院信息公开办公室

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电话:0724-2355828 传真:0724-2355639 邮编:448000 E-MAIL:xxgk@j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