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校长工作报告
2020-01-16 10:10  

荆楚理工学院三届四次教代会

暨三届四次工代会材料之三


践行初心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

推动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新突破

—— 荆楚理工学院三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0114日)

黄剑雄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总结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聚焦以本为本,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出台《荆楚理学院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教学制度9项,引领全体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育教学。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申报3个新本科专业,暂停4个专业招生;继续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师范类专业认证;8个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自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购买课程库相结合,多途径增加课程供给。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批省级经费295万元,比上年增加55万元。进一步完善“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改革,市场营销、小学教育、视觉传达设计3个专业辅修双学位在校生达到71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初显,学生创新意识、学术能力均有提升。获教育部教育科学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风学风明显好转。多措并举,“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图书馆自习室“一位难求”。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54篇,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8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以上奖励240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20项。成功承办国家级大学生飞镖联赛。学生获国家、省级体育竞赛第一名38个。获湖北省高校第二届万方杯“学术搜索挑战赛”一等奖。学生体质状况稳步上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比上年提升1.98%招生就业形势喜人。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再创新高,新增招生计划800人,计划增量创学校历史新纪录,是当年全省增加招生计划数最多的高校。普通招生总计划数5654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6600人。本专科录取分数线大幅提升,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推进大类招生试点工作。新增4名联培硕士研究生入校培养,联培研究生达到16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总就业率为91.83%。创新创业教育有成效。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省级80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级奖项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获评“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获建设经费20万元。开放办学有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校留学生达到182人。继续教育不断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国培”“省培”等非学历教育项目持续增长,行业培训卓有成效。

(二)聚焦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

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不断推进。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进科研工作“放管服”改革,出台《荆楚理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10多项文件,激发科研活力。组建并启动运行15个(产业)研究院,明确组织架构和发展思路,探索“双院制”管理新模式。发挥引进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组建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指导科学研究,开创了学科建设的新局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经费突破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在教育学领域的新拓展。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联合申报并获批英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我校在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方面零的突破。获批湖北省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我校是获批立项建设的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这是我校在省级应用研究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又一突破。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在省科技厅年度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获专项建设经费100万元。遴选建设6个校级科研团队,其中1个科研团队获批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论文数量及影响力持续提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3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篇,影响因子达到6.395,成为我校高质量论文的重要标志;专利授权126件,科技成果转化11件。《荆楚理工学报》《荆楚学刊》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三)聚焦教师培养,师资队伍激发新活力

“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有进步。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引进培养并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修订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制度6项。教师培养有实效。积极开展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选派6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研修。支持在职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新增教师博士学历进修11人。加强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全年获批兼职硕导6名。顺利完成职称评审权下放后首次自主职称评审工作,评出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其他职称48人。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完成首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和“金课”网络培训工作。师德师风常抓不懈。精心组织师德经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树立“师德标兵”5名、“荆楚理工名师”3名等一批先进典型。

(四)聚焦立德树人,学生工作展现新风貌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荆楚理工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思想引领,落实“五个思政”育人工程。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实验,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91名学生顺利入伍。学生成长服务全面展开。出台《荆楚理工学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活动的实施方案》,校领导、中层干部走进班级、寝室、社团,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精准施策提升资助工作实效,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705.93万元,为2313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523.5万元。获批省级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立项1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2项。推进“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定《荆楚理工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学校团委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五)聚焦共建共享,社会服务构建新格局

校地合作持续深化。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校地融合,形成了学校与政府、科研机构、行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新阶段,与荆门市政府签订共建“荆楚理工学院通航学院校区”项目合作协议;与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成果研发和继续教育合作;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行业学院,定制培养行业人才;持续推进与荆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人才培养项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搭建校企深度合作“高架桥”,发挥学校智力优势,科技特派员、教授、博士70余人次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积极发挥地方智库作用,3篇研究成果被荆门市主要领导签批,转化为地方法规或政策。

(六)聚焦深化改革,服务保障呈现新态势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第二轮岗位设置为抓手,全面规范岗位管理与聘用工作,出台分类分岗考核办法,理顺教职员工岗位管理和个人发展。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坚持开源节流,实现财政拨款基数与办学规模双增长;财政拨款稳中有增,除生均拨款外,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突破1亿元,特别争取到专项补助2943万元、高等教育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地方政府办学投入1600万元。加强校友联谊和服务工作,基金会募集资金稳中有进。内部管理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完成建设工程审计项目33个,审减资金1128万元。规范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完成采购招标项目106项。出台《荆楚理工学院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安全保卫技能训练、校园安全大检查及周边环境整治、校园交通安全整治等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防控机制。强化信息发布和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公开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办学透明度。以创城工作为契机,加强校容校貌综合治理,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七)聚焦改善民生,师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发展。新建2间交互式智慧教室,完成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升级改造、会议室一体化升级改造、学校网站集群扩容升级等工作。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及时更新设施设备,开展自习室、走廊照明改造,改善阅读环境,让图书馆暖起来、亮起来、活起来。档案管理工作提档升级,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校园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田径运动场及看台、文园学生公寓、留学生公寓、南门楼办公区维修改造。完成了行政楼、图书馆飘板加固改建。加紧推进实训中心改造工程。启动并完成新建学生公寓项目立项及审批工作。实现学生公寓空调全覆盖,师生校园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解决了学生文园宿舍和艺术大楼供水、学生洗浴热水、教学楼AB栋两侧台阶路灯等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认真做好水电保障、设施维修、校园绿化、食品安全等工作。民生工程积极推进。补发20192月至12月奖励绩效、201410月到20189月工资调标后的欠资4000余万元。妥善解决丁香园小区600多户教职工住宅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缴纳办理不动产权证税费1000余万元。完成虎牙关校区102户教职工拆迁户的还建房网签协议。广大教职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八)聚焦政治引领,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师生、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师生服务解难题,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宣教活动,激发师生爱国荣校情感。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微信微博新媒体建设,传播正能量。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中决策制度,进一步提升决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强化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援疆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对关键节点、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工会、离退休、关心下一代和妇联等工作有声有色,学校事业发展力量更加凝聚。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的丰硕成果来之不易,一年来的奋斗历程值得铭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荆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党委行政班子继往开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携手并肩、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校党委、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智慧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职工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们要倍加珍惜学校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和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珍惜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拓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比兄弟院校的快速发展,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人才培养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彰显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升,高级别、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还需突破;人才引育并举机制尚需完善,高层次人才依然不足;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平安校园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紧紧围绕学校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整合资源、积极进取,努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夯实办学基础,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安全稳定,积极推动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创新教学制度、运行机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新增省级一流专2~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认真贯彻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持续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启动医学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认证工作。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高质量建设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校级一流课程,每个本科专业建成3~5门一流课程。强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积极推动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落地,新增项目3项。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力争获批教育厅或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重视教学组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围绕中心教研,提高教研质量,全面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深层次、突出性问题,力争获批省级项目2项。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本科生导师制,组建第三届“九渊计划”班。通过名师示范课、学生学习标兵引领,逐步形成教师乐教优教、学生乐学好学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大学生体质测试,持之以恒推行健康跑。

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自我评估,加强督导评估机制建设,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新型评估体系。关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新动态,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关键内容、薄弱环节进行梳理、监控,结合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统计分析,对标审核评估指标进行比对找差距,做好审核评估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持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调整本专科生源结构,力争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继续实施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行动,建设一批优质生源基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品质。

提升开放办学层次和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遴选本科专业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启动国际化试点学院工作。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做大做强行业培训。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筹建工作。根据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要求,制定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年度硕士点建设工作方案。在省级重点学科(群)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遴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予以立项建设。

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挖掘潜在学科优势和力量,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和布局。启动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评审工作。开展学科建设研讨,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实力,优化学科建设考核方案,制定奖励措施,调动学院及学科人才积极性。

抓好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与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向省级和国家级平台冲刺,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湖北省荆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着力建设3~4个重点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所。开展“双院制”建设,力争在承接企业项目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加强科技园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区域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孵化平台。

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推行科研工作任务量考核奖惩制度。持续强化学术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增加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项目有新突破。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鼓励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横向科研经费增长30%以上。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提高成果数量及质量,核心期刊及以上的学术论文达到120篇。拓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争取联合培养研究生达到20人。提升学报学刊出版质量,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

(三)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健全“三全育人”机制。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课堂、宣传渠道、宣传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持续做好“一院一品”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深入实施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网络交流工作平台建设,提升辅导员在网络新媒体领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开展辅导员专项招聘,进一步充实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加强心理健康和资助工作。推进“重点关注分类指导”学生工作工程,完善心理等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加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动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深入实施教育精准帮扶计划。

(四)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抓牢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着力构建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长效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强化正面引导,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以预算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优绩优酬加大奖励为导向,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逐步破除奖励绩效分配“大锅饭”,突出以奖为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让奖励绩效真正体现业绩和贡献。增加奖励绩效800万元,设立标志性成果专项奖励,鼓励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标志性的业绩,多产出标志性成果。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实施教师分类考核评价,逐步完善适应各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以业绩为导向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档管理办法,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档工作。启动其他聘用人员的核岗定编工作。

抓好人才工作机制构建。完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刚性引进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柔性人才的引领作用。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全校上下联动,力争完成2020年人才引进计划(博士20人以上,硕士专任教师10人以上,专职辅导员8人以上)。制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荆楚学者”计划,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引导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型。逐步建立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为青年博士搭建发展平台,提供良好的服务,让青年博士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逐步改善人才生态,为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下基础。

(五)积极拓展办学资源,加快推进民生建设

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办学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使民生改善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持续优化办学环境。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全力为师生打造温馨家园。完成校园规划修编工作,启动新建学生公寓、实习实训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体育馆规划设计工作,实施四合院、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完成留学生公寓道路硬化及周边配套环境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智慧教室”、应用系统和管理平台与数据中心的对接项目,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上新台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加快校园监控平台升级,加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等管理,筑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坚固防线。

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坚持开源节流,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等组织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校院两级筹资的积极性,大力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办学资金的多元化筹集。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等统筹推进学校建设。编制学校公共用房平面图,优化调整学校公用房屋配置。强化内部控制,优化采购招标流程,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建立维修服务数字化平台,做好教学、科研、办公设备、学生宿舍的日常维修工作。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转型发展之路,力争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省一级。扎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水电节能降耗行动。

持续推进民生工作。完善教代会、工会代表大会制度,支持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认真落实议案办理工作,努力解决教职工关注问题。积极开展各项教职工慰问活动,逐步提高教职工节日慰问金,关注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创新教职工文体活动,让广大师生共享学校发展成果。

(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将讲政治自觉贯彻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常抓不懈,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五个思政”改革创新,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好荆楚理工故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进程。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增强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完善干部履职尽责管理与考核机制。继续加强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支持鼓励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统战团体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在办学治校中的重要作用;高质量推进离退休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管党治党“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落地生根。坚定把反“四风”作为驰而不息的政治行动。加强党内监督,强化政治监督,推动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加强重点领域、关键部门、重大事项以及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监督,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之年,要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总结评估,聚焦提质进位总要求,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为抓手,高质量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

各位代表、同志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荆楚理工学院信息公开办公室

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

电话:0724-2355828 传真:0724-2355639 邮编:448000 E-MAIL:xxgk@jcut.edu.cn